“科技+冬奧” 一起向未來——中科院母基金硬科技護航
發布時間:2022-02-24作者:母基金來源:本站點擊:2082
科技冬奧,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提出的愿景,讓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盛會,也是一場科技盛會,成為展示中國科技創新成果的窗口和舞臺。
中科院母基金多家被投企業以硬科技助力冬奧,為冬奧會圓滿舉行保駕護航。
中科極光
硬科技激光光樹伴隨“折柳送別”的極致浪漫
2月20日晚,2022北京冬奧會在“鳥巢”國家體育場落下帷幕。閉幕式上,總導演借用別具東方韻味的“折柳送別”典故,期待所有來到北京的朋友們,帶上這一條柳枝,帶走中國人民的友誼。與此同時一組由“真激光”光束組成的參天大樹,生機盎然,矗立在舞臺中央。它穿過雪花火炬臺直達天空,代表人類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送別、懷念、銘記和期待。
這棵由光束組成的大樹,背后借助了顯示領域前沿的“真激光”技術,此項技術由中科極光自主研發,該公司由中科院母基金旗下子基金中科創星投資。
這支孵化自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創業團隊歷時40年,率先攻克全自主 “真激光”顯示技術,其以三基色激光為光源,可全面實現BT.2020國際最新標準,具有真亮度、真色彩、真節能、真陪伴、真可靠五大真體驗。

▲“真激光”光束組成的參天大樹穿過雪花火炬臺
冬奧會作為萬眾矚目的重大賽事,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真激光”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展示場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的魅力所在。作為激光顯示技術的2.0版本,“真激光”技術在冬奧會上大秀風采,也生動闡釋了“科技冬奧”的辦賽理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真激光”所具備的低功耗優勢也符合“綠色冬奧”的理念。相比于其他混合光源的技術路線,“真激光”技術光效高達17.8 lm/w ,配合高效的熱管理技術,可真正實現高亮度、低能耗,為“綠色奧運”站好最后一班崗。
“真激光”技術是目前唯一能夠全面實現BT.2020國際最新標準的顯示技術。這一技術的實現,使得中國顯示技術一躍實現國際領先。本次“真激光”在冬奧會閉幕式上的亮相,是國產創新技術對北京冬奧會的“喝彩”,也預示了“真激光”顯示的廣闊應用前景。作為一項前沿技術,能夠入選冬奧會閉幕式,足以證明其可靠性與先進性,將形成行業示范作用,讓更多人了解、信任“真激光”顯示,為行業應用帶來更多“啟示”。
安捷中科
“冰絲帶”里藏著的“超級大腦”
16天的北京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里不斷上演破紀錄的好戲:男子5000米、1500米、500米,女子5000米、3000米、1500米……速滑比賽場地也就有了“最快的冰”的名字。
讓這塊冰面提速的奧秘,除了首次在國際上采用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背后還有一個能快速感知和精確控制的“超級大腦”,國家速滑館智能化集成平臺。
該平臺是由中科院軟件研究所與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其基礎數據存儲管理的核心,來自于中科院母基金旗下子基金中科創星投資企業、中科院軟件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安捷實時數據庫系統。

室內外溫度,運動員、教練員、觀眾等產生的熱量,比賽過程中摩擦產生的熱量等,都會導致冰面溫度產生實時的改變。這時,智能系統通過大量溫度傳感器自動感應、搜集實時數據并進行分析決策,并發布指令調控末端制冰設備,從而保證冰面的恒溫性。
早在冬奧會開幕一年多前,中科院軟件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就利用以上參數,結合制冰工藝,還有冰面溫度、冰層下溫度等,建立了一個非常復雜的結構模型,進行大數據訓練,總結出了一定的規律。
場館正式投入運行后,智能系統就可以根據實時捕捉的參數變化、按模型得到的規律,對冰面溫度變化進行預判,從而提前對制冰設備進行自動控制。
目前,國家速滑館智能化集成平臺總共接入了制冰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信息設施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消防系統、安防系統6大類共36個子系統。接入實時數據點位超過10萬個,它可以實現毫秒級的數據采集,實時更新速度不低于10萬點/秒。
借助如此多的高科技,所有走進“冰絲帶”的人,能夠感受到它是一個“有感覺、會呼吸、有記憶、會思考”的場館。
中科聞歌
多語種全球傳播技術助力冬奧
中科院母基金直投企業中科聞歌作為冬奧會技術助力企業,以大數據及AI核心技術助力北京冬奧會。
早在2019年,中科聞歌便依托中科智庫跨領域、多語言專業分析優勢,基于自主研發的“天湖”超級智算平臺及“聞海”全球開源大數據平臺兩大能力底座,開啟了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助力冬奧的精彩旅程。

▲中科聞歌“聞海”平臺
作為課題組成員單位,中科聞歌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研究項目,以冬奧賽事多模態資源匯聚、跨模態內容生成與檢索關鍵技術、大數據聚合分析等技術為抓手,參與打造了冬奧賽事全球傳播數據融合與資源庫,提供冬奧賽事全球傳播服務態勢跟蹤與趨勢分析,并參與冬奧全球傳播云架構關鍵技術研發,為冬奧會的全球傳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智譜華章
“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
采用我國首個超大規模智能信息模型和虛擬數字人技術,為聽障人士打造的“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在北京冬奧會上亮相。
“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是由北京市科委科技冬奧專班委托,智譜華章、凌云光和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打造,還得到了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和市殘聯聾人協會的大力支持。智譜華章是中科院母基金旗下子基金達晨財智投資企業。
系統以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為核心技術,自主搭建多模態肢體動作、表情、手指同步采集系統,運用跨模態擬人生成算法、超高精度寫實數字人等行業領先技術,實現冬奧期間賽事新聞的實時專業手語翻譯播報。
“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正式投入應用,不僅能為聽障人士提供手語信息播報服務,降低冬奧運營成本,還便捷了聽障人士收看賽事專題報道,提升他們的社會參與度和幸福感。此外,中國地方手語不統一,手語播報數字人的推廣可加速國家通用手語推廣落地,推動國家通用手語標準普及,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創造無障礙環境,讓科技更有溫度。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北京這座城市對殘疾人群體的尊重,實現了科技和人文的完美結合,也是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
吉因加
閉環采樣,護航冬奧
根據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防疫手冊的規定,所有來華的涉奧人員將實行全流程、全封閉、點對點的閉環管理政策。冬奧組委會在奧運村、簽約酒店、集中駐地和部分場館等多個場地設置了核酸采樣點,涉奧人員需每日進行咽拭子檢測,確保做到全面排查、精準防控,保障體育賽事的順利開展。
中科院母基金旗下子基金達晨財智投資企業吉因加作為北京市衛健委驗收的第一批大規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多次參與大規模人群、環境樣本的新冠病毒核酸篩查工作,具有豐富的經驗,在此次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吉因加承接了開幕式標兵、奧運火炬手、會場志愿者、交通司機以及部分工作人員及環境樣本的核酸檢測任務。
